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提示  小贴士:百家前沿版文章,只代表作者的探索和观点,未必符合主流科学,请注意鉴别

楼主: tocom
收起左侧

[气象辩论] 人造全球暖化的骗局是怎么一回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俄罗斯西部爆出历史上最高的正距平15-20度~~
不知楼主作何感想?
发表于 2008-12-1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com 于 2008-12-16 12:54 发表


常识性错误。城市居民感受温度的上升,最多属于“气象”范畴。这种温度差别在“气候”范畴里面没有位置,必须剔除。“气候”学研究的是地球整体在历史大背景上的变化。请把常识先搞清楚,特别是“气象”与“气候 ...

首先,接受LZ的批评指正:)

          LZ说的有道理,的确“气象”和“气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应该一分为二来看。气候一般指某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既反应平均也反应极端情况,是大气综合状态的统计特征。但是这个并不表明他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其原因我已经说过,一来科学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圣学科;第2在于实际操作上我也说了,徐家汇的数据只能作为市民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参考,而宝山国家站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数据。

       其实科学性的对与否好比始终存在着错和对一样,在不同人的眼里都有符合自己的一套原则,只要这个原则能被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那就是对的。
       所以科学和非科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本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也是相对而言的。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段都有其所谓的被认为绝对正确的“权威科学”,比如“地心说”、“日心说”等等。知道推进到某一个时段出现了一个人通过大量事实验证发现其缺陷,然后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推翻或者补充了原来的科学论据,其艰难性可想而知,而且时间往往是漫长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换来真理的存在和大众的广泛接受。虽然真理有时一开始很难让人接受,但是随着时间的考验终究会站在人多的一边。

       因此我们不能抵触人家提出和当代科学相反的观点,或者言辞过激,这个理当避免。只要是有足够的客观存在的证据+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日后成为新时代的科学理念为大家普遍接受,这个就需要时间的检验了。但是如果只是在猜想或者在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前提下提出和当前大多数人已经承认的科学相反的观点,或者即使有些道理但缺乏科学精神比如叙述比较偏激,那么可信度和被人普遍接受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科学总是在不断的总结前人的经验和错误和局限性中发展和完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现有的理论可能被完全否定,但是并不能说现在的我们不讲科学,或者说我们是伪科学。毕竟科学不是因为我们而存在的,他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是探究这个事实需要很长时间。在事实揭开之前的科学,其相对性是一直存在的,只有不断的完善,而没有人可以一口气剖开科学的真面目。或许我们人类探索到现在只是看到了其中皮毛的边缘地带,真相远没有弄清楚,这个需要人类长时间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 本帖最后由 tom.hp 于 2008-12-17 09:28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7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也有些道理,可以纠正一些过于强调AGW的偏见,但是过犹不及.从哲学上说,人类还是要防患于未然,不要因为目前危害不大就放松警惕,很多大的灾害就潜伏在目前看不起眼甚至看不到的地方,有通过"无"才会起作用.
      从近百年数据探测来看,全球变暖毕竟是一个事实,但不是线性变暖,阶段性变冷是存在的,人类活动起的作用感觉上没有宣传来的那么大.有时觉得人类破坏森林植被比直接排放CO2起的危害更大.
      前面图示的98北极冰盖明显多于10年后今天.而从全球平均气温测量来说98年和07年是两个高峰,从楼主的图表看08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07年是明显走下坡路的.而北极冰盖从98年后持续变少,到去年出现转折也是显著事实,但98年之后全球变暖趋缓甚至持平在我的概念中问题也不大.这只能说明极冰的变化比全球气温的变化有个滞后效应.
      对于气候的探讨,人类还处于初步阶段,只能作现象的观测,而作机制的探讨目前是很模糊的.看楼主的气温变化曲线,有时变暖加速了吧,大气圈又来个自救,跟那些金融行情何其相似.当然,人的心理更不可捉摸.大气科学比人本身探讨起来还要容易一些,将来的长期预测越来越准还是有可能的.
      虽然很多问题还很不清楚,但从哲学层面讲,人与自然要和谐,不能无限扩张自己的欲望.对多数民众来讲,有些说法他们未必理解,不如用最简单的办法让他们作出明智的选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17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com 于 2008-12-15 13:23 发表


你的意思是,让人类的工业活动,汽车驾驶停滞,甚至倒退,取消,会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还有,如我的上贴说的,中国的发电厂排放的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真正的污染物。但是,正是因为大家把注意力放在CO2这个非 ...


1、不需要往最极端的方向去理解,如果你承认环境也是有价,并且可以与工业成果进行权衡比较的话,若对人类污染活动加以限制能换取更大的价值,那有何乐而不为?

2、SO2是空气污染物这点早就为人熟知,这与它本身是否温室气体无关,不能说《京都议定书》里没有SO2就是AGW的罪过,它对变暖有没有贡献还有待检验。

3、楼主的文章其实很有价值的,既然科学是可以证伪的,那么就应该容纳各种另类观点的挑战,真理越辩越明。对文章一些地方有待商榷,比如文中引用的数据和举出的例子,其真实性有待求证。关于站点的选取,反AGW人士有没有掌握全球到底有多少“违规站点”,最起码找两个个例出来“以偏概全”就行不通了。如老将所言,反AGW存在为本方立论选取站点的倾向,如果城市化的站点不合格,那我也不明白什么站点才算合格。你现在郊外找一个自以为合格的站点,说不定过两年就自打嘴巴。再有,热岛效应难道就不叫“人造全球暖化”?

4、问题的焦点其实是CO2等温室气体是否真的能造成全球暖化,能有多大的影响?很遗憾的是,文章作者并未有深入的论述,打出好几处比方来说明CO2含量不高并不能说明它就不能引起全球暖化。而纠缠在是否存在变暖的事实,这实在没有趣味,在一家之言的情况下,我无法确信文章的可信度,我更相信更多足以证明全球变暖的事实以及亲身的感觉。

5、纯粹科学主义的钻牛角尖是危险的,人类不可能只生活在实证数据中,而丧失对人类自身的反思以及关怀。

[ 本帖最后由 g2ming 于 2008-12-17 01:15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17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com 于 2008-12-15 15:33 发表
你这是讲辩证法呀。那是哲学,不是科学。片面与否,请就事论事。 ...

1.比如
你的第一点“大多数的原始温度数据采集点不合格”,提供的加州Orland站点年均气温图,我不知这个站点的具体位置、海拔、洋流和原始气温数据,那么,先取信你所提供的图片。

但是,该图片显示1960年以来该站点的年均气温明显上升,而文中却说“原始温度数据显示100年来气温反而在下降”。

——原因是:取了一个不知为何所取数据上,对19世纪世纪末20世纪初大型火山爆发沉积后,太阳辐射增强时气温反应十分剧烈的站点来做例子,结果年均气温极大值和极小值,19世纪末和20世纪中期50多年间,自然相差5C以上。

2.又如
你的第3点“你们看到的温度历史曲线根本不是实际数据”中提供的“根据另外三大温度数据组织的数据,绘制出来的10年以来温度变化曲线”图,先不评论数据的合理性,但竟用月均温度线来说明10年尺度的温度变化,那也算了,还可以看出距平上的波峰是逐渐密集的,而文中却说“全球温度不但没有上升,而且还在下降”。

——原因是:拿了强厄尔尼诺的1998年来比较。

3.再如
第6点“没有物理证据的惊人结论”中提供的“对比过去120年的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图,解释为
“二氧化碳与气温的关系,只有从1968年到1998年这30年的时间里面,呈正相关关系。而在这30年以前,1930年以后,人类已经开始工业化,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温却是下降的。从1998到目前的11年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继续增加,气温却没有上升。暖化者们,请问,你们的物理证据在哪里?”

哪个时期制造的CO2多呢?其他气候因子的作用呢?“1998到目前的11年间气温却没有上升”结论从哪里来的?2008年还未结束吧?取著名暖年98年年均温距平和08年1-11月平均气温距平,这样做比较?

——原因是:混淆各气候因子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尺度的表现。

所以,“变暖说”片面呢?还是“变暖说”反对者更片面?
发表于 2008-12-1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不能看法过偏,变暖是事实,近10年变暖趋缓也有迹可寻.人自身感觉并不可靠,观测数据还是有力的.局部热岛在真个大气圈中占的比重还是很小的.98是强厄,突然拉高,后10年在高位振荡后由08的中拉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和K线图那些诡异的走势一样,气候趋势仍然扑朔迷离.楼主应该是针对那些高呼变暖加速,人类影响加剧的论调,但由此推出人类工业化发展可以不受限制的结论也是偏颇的.
      楼主强调的一些人为因素造成观测不准确我觉得那是很局部的现象,但有些观点还是值得参考的,比如水蒸气比CO2温室强得多,云层,太阳辐射,大气透明度及环流本身调节未必比CO2影响弱.CO2的影响是不是决定性的?谁也不能断言.但保护环境仍然刻不容缓.

[ 本帖最后由 study 于 2008-12-17 11: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nt02 于 2008-12-16 15:57 发表

二氧化碳的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的確遠比其他溫室氣體,如甲烷或氮氧化物,為低
二氧化碳:1
甲烷:25
氮氧化物:298
(100年作基準)
http://ipcc-wg1.ucar.edu/wg1/Report/AR4WG1_Print_Ch02.pdf<<見P.212
相比其他溫室氣體來說,你當然可以說二氧化碳對溫室效應影響是微不足道
不過二氧化碳的增幅卻是最大(氟化物已有蒙特利爾條約監管)
二氧化碳:+3.55%
甲烷:+0.62%
氮氧化物:+1.59%
(1998-2005差距)
同上連結,見P.141
既然二氧化碳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存在,而且增幅最高的溫室氣體之一,AGW份子多用來宣傳有可不妥

这个太简单了。微小的作用,即使增幅最高,也还是微小的。增幅多少,是无关的,由关系的是对大气环境的最终作用占百分比是多少。

CO2 占的比例很低,这个连AGW分子都承认。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将臣 于 2008-12-16 16:08 发表
这些结论哪里来的?请提供数据

海洋温度同样没有升高,本人第一贴原文里面有链接,请查。
10年来地球温度没有上升,本人第一贴原文里面有图表,请查。

按你这样的说法,任何气候因子的研究都是诈骗行为?


看清楚了,研究一个复杂混沌系统的某个因子的作用没有错。把一个复杂混沌系统简化为一个温室,是诈骗。

是吗?那这两年夏季的北极海冰面积又如何解释?


去年的冰盖情况数据来源,贴主原文里面有链接,请你自己认真找一下。今年的北极冰盖最低点继续同比增加: 2008年的北极海冰融化季节结束。今年北极海冰面积的最低点比去年增加了39万平方公里,或9.4%!媒体和官僚机构们却在继续北极海冰面积融化到了创纪录低点的谎言

[ 本帖最后由 tocom 于 2008-12-17 15:2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nt02 于 2008-12-16 16:24 发表

在京都條約的框架內,已發展國家可以利用共同減&#63870;(JI), 清潔發展機制(CDM)和排放交&#63968;(ET)等3種減量機制去進行溫室氣體排放交易
目前最大的交易網絡是歐盟ETS(圖1),而最大的交易配額出口國是東歐(圖2)和 ...


回答:这方面本文没有涉及。本文涉及的美国国内的政策,即政府借口子虚乌有的AGW来征税,养活更多的腐败科学家。这个是利益冲突。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wnraul 于 2008-12-16 17:05 发表
1 人类对全球变暖贡献多大, 这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了.  在我看来, 认为与人类有关或者无关, 都只是两种学说而已, 还没有办法在科学上达到完 ...


问题是,AGW分子禁止争议。把对手说成是大屠杀否认派。在科学没有结论之际,已经通过政府、联合国开始进行强制手段控制CO2 的增长。

同样, 伴随着这些大规模工业化活动, 气候出现了人类认识上的"反常", 不管它们是不是有直接联系,   人类也得考虑是不是有关联的.
对于"全球变暖"这个课题,  从科学角度, 还存在两派的对立, 还没到盖棺定论的地步. 但这个不重要, 重要的还真是人类应该如何从"哲学"的角度去对待这个问题, 作出正确的选择


怎么想都没关系。把想象出来的关联付诸政策决策,包括京都议定书,就是一种诈骗,是一种犯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8-18 15:15 , Processed in 0.0222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